1.花荵(花荵科 花荵属)
别名:中华花荵、小花荵、毛茎花荵、苏木山花荵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单一,不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偏斜,全缘。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上部叶腋生,疏生多花;花萼钟状,裂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钝或微尖,稍短或等于萼筒;花冠蓝紫色,钟状,裂片倒卵形,顶端圆形或微尖,边缘无睫毛或偶有极稀的睫毛;雄蕊5。蒴果卵球形。花期6—7月,果期7—8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和森林草原带的山地林下、林缘草甸、低湿地。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泛北极分布种。
经济价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
2.细叶砂引草(紫草科 紫丹属)
别名:紫丹草、挠挠糖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匍匐或斜升。茎通常分枝,被有灰白色长柔毛。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近 2 叉状分枝;花白色;萼密生白色柔毛,5 裂近基部,萼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裂片 5,雄蕊 5。果实有 4钝棱。花期 5 月,果期 6—7 月。
生境:生于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沙地、沙漠边缘、盐生草甸、干河沟边。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旱生草本。古北极分布种。
3.紫筒草(紫草科 紫筒草属)
别名:紫根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细长,有紫红色物质。茎多分枝,直立或斜升,被密粗硬毛并混生短柔毛,较开展。基生叶和下部叶倒披针状条形,近上部叶为披针状条形。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叶状;花萼 5 深裂,裂片狭卵状披针形,花冠紫色、青紫色或白色,筒细,基部有具毛的环,裂片 5,柱头 2。小坚果 4,三角状卵形。花期 5—6月,果期 6—8 月。
生境:生于草原带的干草原、沙地、低山丘陵的石质坡地和路旁。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旱生草本。东古北极分布种。
经济价值:全草入药,能祛风除湿,主治小关节疼痛。根入蒙药(蒙药名:敏吉尔—扫日),功能、主治同紫草。
4.紫草(紫草科 紫草属)
别名:紫丹、的血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含紫色物质。茎被开展的刚毛,混杂有弯曲的细硬毛,常在上部分枝。叶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短毛。总花梗、苞片与花萼都被刚毛。花期 6—7月,果期 8—9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和草原带的山地林缘、灌丛,也散生于路边。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东亚分布种。
经济价值:根入药(药材名:紫草),能清热、凉血、透疹、化斑、解毒,主治发斑发疹、肝炎、痈肿、烫火伤、湿疹、冻疮、大便燥结。也入蒙药(蒙药名:巴力木格),能清热、止血、透疹,主治预防麻疹、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肺热咳嗽、肺脓、各种出血、血尿、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