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久良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创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先河,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十大才子书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据三国时期一千多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述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为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三国演义》没有正面描写黄巾起义成败过程,而是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开始,至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始(公元280 年),这样算来前后九十年。九十年的这段历史,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乱世。古人说乱世造就英雄,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些故事早已流入民间,有正史记录,有野史传说,有戏剧编排,有小说描写,有民间流传,版本不一,说法不一,真真假假,不辨真伪。所以,读《三国演义》要结合史书来读,或可基本理解三国时代比较接近历史的社会面目。
所谓三国,是指北魏、西蜀、东吴三国。曹丕称帝(公园220年)至(公元265年),是为北魏,在位45年。建都洛阳,统治黄河流域及甘肃、湖北、安徽、江苏北部及辽宁南部一带。西蜀是指刘备称帝(公元221年)至(公元263年)后主刘禅降魏止,在位42年。建业成都,统治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及汉中一带。东吴是指孙权称帝(公元222年)至(公元280 年),在位58年,建都南京,统治着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
传统的说法:《三国演义》分为前三国和后三国。前八十回描写汉末军阀混战,称为前三国。后四十回描写三国之争,称为后三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集四十余种三国故事、戏曲、文章、民间传说等版本写成《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因为演义体小说的特点是,在史实的前提下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作品叫做演义。小说采用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方式,是从文言到白话的伟大转折,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它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众多人物组织的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此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很多都已被文学家们写成了历史小说,这是罗贯中历史小说的又一大贡献。
《三国演义》作者精心雕刻的人物有两百个,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波澜起伏,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三国演义》故事纷呈,计谋横生,令人眼花缭乱 ,出乎意料。《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1000多人活动在政治历史画卷上,其势翻江倒海,波澜壮阔。翻卷阅读惊心动魄,令人废寝忘食,百读不厌。
说乱世,乱得烽火连天、狼烟四起、饿殍遍野、险象环生,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多少盖世英雄在这里叱咤风云、扭转乾坤。正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传说,仍一如既往地活在人们心中。“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任世事昙变也“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面容。”“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说三国英雄,大家都记得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可以负责任地对大家说,在封建社会里,受忠君思想的影响,那些被人们认可的英雄人物里,绝对没有曹操的名字。我可以告诉大家,曹操才是三国英雄人物里最闪光的大英雄。说到曹操,人们就会想到戏台上的白脸奸臣,人们骂他奸贼,这是戏台不是历史。
何为英雄?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可称英雄者实在不多。所以刘备掩饰说:“备肉眼安识英雄?”
人们不认可曹操是因为他最倒霉的一件事:那就是曹操刺杀国贼董卓失败而出逃的路上,杀了吕伯奢一家,虽然这件事《三国志》没写,而其它史书却不乏记载。譬如裴松之注引的《魏书》和孙盛的《杂记》都记载了这件事,看来曹操杀人的事是有的。最要命的是他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看来说他是奸臣、奸贼都不为过。用今天的话说,有这种思想的人恐怕不是少数,又有谁敢大胆讲出来呢?而曹操敢讲真话,敢于大胆表露自己的内心想法。所以,不喜欢曹操的毛宗岗父子批注《三国演义》说曹操“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在这里小人比奸贼还好听一点。又说“此犹孟德之过人之处也。”历史上的曹操真是点背,给人的印象始终都是奸臣贼子,奸诈小人。人们褒贬不一。曹操是魏国的开创者,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就是说曹操即奸又雄,所以,《三国演义》说他是奸雄,近代学者说他是奸雄。《三国演义》写曹操奸诈的笔墨很多。除了写奸诈,也写了很多他真实的一面。比如曹操病危,临终前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老臣托付后事:“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与卿等相叙,特以家事相托。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孤平生所爱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为长子曹丕,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试看曹操虽是奸雄,也难脱世之积俗,嘱以后事。正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流露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这些复杂的情感,才是这位奸雄最真实的一面。后人的说法不一:晋朝人陆机评价曹操说:“系情累于物外,留曲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缠绵,恨末命之微祥。”说得还算委婉。苏东坡则说得就不那么客气了,他说“临难不惧,谈笑就死”才是英雄。向曹操这样“留恋妾妇,分香卖履”算不得英雄,更算不得奸雄。
曹操这样一位历来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究竟真相如何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