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45期 >2021-05-21编印

两河一城入画来
刊发日期:2021-05-21 阅读次数: 作者:原国林  语音阅读:

一河来自高山,一河来自草原。山原对接,两河交汇便形成了克什克腾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棚。来自高山的河叫必如河,又名碧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最高峰的南麓。来自草原的河叫格日河,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与贡格尔草原的结合部。两河交汇形成了y字形地貌,这y的枝桠间是河西,是老经棚最早的雏形。y字的背面是河东,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城。

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融合、延续了小城名称最本原的文化形态。克什克腾是蒙元汗文化流传下来的地域名,最早是一种职业,大汗的亲兵卫队,逐渐演化成部落、部族名和行政区划。经棚最早的名字蒙语为必如浩特,汉语译为牛城。表面看与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追本溯源却与一条河流密切关联。发源于克什克腾旗黄岗梁的锡林河自南向东流向锡林郭勒盟的阿巴嘎旗,可上游的克什克腾旗贫穷,下游的阿巴嘎旗富庶。札萨克(旗长)向风水先生讨教,风水先生答是锡林河的水把财富流走了。于是,旗长观察地形后就组织牧民往南疏通河道,在截流处用60床毛毡,装上沙土叠垒成坝,使其东西向回流贡格尔河。截流处就有了毡子口的名称。在蒙古王公贵族割据统治的时代,阿巴嘎旗没了水源,两旗的行政长官就找盟长通过会盟调解,协商后确定阿巴嘎旗根据年景向克什克腾旗每年进贡数量不等的二岁子牤牛。而克什克腾旗就用卖牛的钱在黄岗梁脚下三面环山的地方建起了塞上小城,取名必如浩特。

牛城还有一说法。坊间流传康熙帝在木兰围场的塞罕坝狩猎时夜宿经棚,晨起见满山满川的牛群,“哞、哞……”声不绝于野,慨然叹曰:“此牛城也。”

经棚的地名则源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蒙古民族信奉与佛教同源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班禅到克什克腾讲经,沿街搭起十里长棚,木鱼声声,信众逾万,场面宏大,绵延数日。小城就有了现在的名字——经棚,绵延至今的还有由喇嘛做住持的庆宁寺,虽然香火时盛时衰,却延续了三百多年。

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克什克腾部族首领索诺木归附清廷,到1652年(清顺治九年),清政府设克什克腾旗,标志着实行数千年的部族制画上句号。行政长官制走进克什克腾草原。

逐水肥草美处而居,是人类迁徙的共同方向。清朝期间克什克腾札萨克府经历四次迁徙,从白岔河上游的芝瑞镇三姓庄迁到潢水源头的浩来呼热、又迁到贡格尔河的达里湖入海口,再迁崗更湖,最后定居经棚。 

克什克腾旗南屏京畿、北连草原,蒙冀辽三省通衢。出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到乌兰巴托路过克什克腾旗均有捷径。故经棚是旅蒙商重要的商埠和驿站。在现今克什克腾旗村组地名中自西至东如兴隆泰、聚金昌、天太永、福盛号等商号、买卖行俯拾皆是。旅蒙商北上的足迹遍布旗内全境。因此“腾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曾名噪一时。

老城河西是克旗商业的发祥地。代表草原文化的毡子铺、马掌铺、鞍子铺、银匠铺、果子铺……代表农耕文明的铁匠铺、木匠铺、磨坊、油坊、豆腐坊……至今传有后人,手艺散落民间虽没了当时的显赫,但老辈儿手艺人的创业故事仍广为流传。只有挂马掌、做马鞍子、油坊等少数技艺最后坚守,一些技艺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在商业发达时期,每到夜晚手艺人点上油灯、马灯,莹莹灯火飘散出的煤油味儿、汽油味儿扩散到午夜,故而河西又有了灯棚的雅名。暗弱的油灯明亮了克旗人发达的商业,燃烧了清代、民国的每一寸光阴。

新中国的经棚商业几经辗转度过了国民经济困难期直到改革开放再发活力。老城区河西渐渐淡去,新城河东逐渐崛起。

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园已在风雨中。蝴蝶沟是河东新城建设过程中从农牧区进城的重要中转站。最早进城的人们在平房区落脚,一茬又一茬,再逐步过渡到楼房。如今,城中村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经棚的第一幢商业楼是1983年的三层百货大楼,第一栋住宅楼是1988年工商行的一号住宅楼。从步梯楼到电梯楼,从三层楼到二十层高楼,克旗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跨越。

经棚三面环山。东山、字山、摩天岭纵贯东南,敖包山、黄岗梁群山围困西北。只有格日河流经的方向出现一豁口,当地人称为西风口,风从这里吹向城镇,狭长的城区像鼓起的长口袋。

有山有水有亭榭。民国经棚知事王枢曾赋诗《经棚十二景》,其中有四景在经棚城区,分别是“字峰晓日”“关庙晚钟”“三泉新圃”“翠霭楼亭”,前两景字山、关庙(老爷庙)尚存。后两景略考。

“三泉新圃”诗曰:“三泉新圃圃中泉,倒影朱栏入水妍。人物风光齐发轫,江河成就赖涓涓。”此景在碧如河、格日河交汇的字儿山脚下,加上苗圃中的山泉谓之“三泉”。新中国成立后苗圃仍留存多年,后建成烈士陵园和游园。

“翠霭楼亭”诗曰:“依阜为亭亭外楼,溪光山色翠同浮。学为老圃无多事,但愿年年庆有秋。”此景一说在现今的经棚镇新庙,一说在字山脚下。称邑人的王俊升“观字山有感”组诗之一对“三泉新圃”“翠霭楼亭”均提出佐证。诗曰:“山下林园多木材,年年节序各培栽。翠丰亭外温泉水,庙建龙王待雨来。”前两句写字山脚下,证明民国时克旗人已进行苗木栽培,后两句写邻近热水因建龙王庙而得名的新庙。经棚降雨又多来自新庙。窃以为王枢十二景中的“翠霭楼亭”更偏重于新庙。但无论所处何地,“翠霭楼亭”已成过往,只留下诗中的风景让后人留恋。

如今的克什克腾青山繁茂、处处风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大园区覆盖全境,跻身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老城区河西规划为仿古色古香的旅游商业区,将再现河西商业昔日的繁荣。新城河东三纵十二横的空间布局已然形成,并逐步向热水方向延伸构建二十分钟生活圈。

山水铸造了地球,繁衍了人类,描摹了城市。这或许就是把父亲比作山、把母亲比作河的缘故吧。山水草原城镇浑然一体,绿色经棚、生态经棚、宜居经棚、幸福经棚……已款款向人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