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能轰轰烈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会平平淡淡,由无数件小事组成,但倘若静思细想,这一件件小事也很值得玩味。
(一)
递给三岁的小女儿一颗松子,她说:“我不要。”
“为什么?”我问。
“松子是苦的。”她说着跑开了。
我追上她,把剥好的松子放到我自己嘴里,本想告诉她松子很好吃,想不到这颗松子居然那么苦!我才明白,她一定是不小心吃过坏松子。于是我告诉她,苦的松子是坏的,好松子不苦。“真的吗?”她说完,张大嘴等着。我把剥好的松子放到她嘴里,问:“苦吗?”“不苦,很香,还甜丝丝的,”她说,“妈妈,我还要。”
小孩子因为无条件相信妈妈,才肯去尝一个她认为苦的东西。而我们,有多少时候因为第一次失败而拒绝尝试?比如我们可能因为第一次炒菜不好吃而觉得自己厨艺不行,因为某件红色的衣服不好看而拒绝红色,因为与某人第一次交往不愉快而断定他(她)难以相处。
其实,完全可以打消顾虑,再试一次的。可能,第一次做菜不好吃只是因为没把握好火候,毕竟一回生二回熟;可能那件红衣服只是款式不适合我们或者我们那天脸色不太好;可能那个人那天只是心情很糟糕。再试试,也许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原来以为苦的那颗松子 “很香,还甜丝丝的”。
(二)
和孩子一起吃草莓,我拿起一个刚放到嘴边,小女儿说:“这个草莓是好的,是我和我姐吃的,不是你吃的。”我愕然,想了半天才明白,是我平时把破的东西都挑着吃了,好的留给孩子,时间长了,她以为这是应该的。原来孩子的言行都是父母影响的,我的错误做法导致了她的错误观念。
我们,又何尝没有把习惯当成理所当然?你没有因为家人总是事事冲在前面而觉得保护你是他的义务?你没有因为朋友总是记挂你而觉得她(他)本来就该如此?你没有因为孩子很乖巧努力就觉得这是一个小孩应该做的?我有过,忘了感恩亲人朋友,忘了表扬我的孩子,所以,这一课,我需要补上。
(三)
第一次见到铜钱草,是在杭州。那是个冬天,我在那逗留了五天,都没能看成“雷峰夕照”。
在一个景区,一种小圆叶子的植物油绿油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尽管没有太阳,还有些湿冷。
我拔了两棵,飞机火车一路到家,已经蔫得不成样子。感谢度娘,凭着我锲而不舍地更换关键词,终于帮我找到这种植物的名字——铜钱草。
我网购了一些,精心侍弄,始终没能长到爆盆,后来干脆死掉了。
几年后,在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大盆,长势喜人,见我喜欢,同事移栽了一小盆给我。“不用太照顾它,浇水就行,肥料不足的时候施点儿肥”,她叮嘱我。
这一次,我把铜钱草放在窗帘后面,不老去折腾它,只是隔两天浇一次水,大约一个月光景吧,我的铜钱草也变成一大盆了。
我想起了那个种树的郭橐驼。我还想到了我们在很多时候太急了些,忘了欲速不达,就像养铜钱草,当我学会了顺其自然,它自会野蛮生长。
(四)
大女儿六七岁时,看她爸爸教我打乒乓球。孩儿爸用尽一切办法,让我能接住球,而我打过去的少数几个过网的球,他一个也接不住。
“爸爸,你打得还不如妈妈呢?怎么教她?”女儿问。
“为什么?”我俩狂笑。
女儿一本正经:“你们笑啥?本来就是,爸爸一个球都接不住还教妈妈呢?”
其实,生活中多的是这样的情况,受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眼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何况是听说的呢!
(五)
大女儿小时候,我给她读过一个故事。
小猫咪抱着大鱼好重啊。
毛毛球:“我来帮你拿吧!”
小猫咪:“不行,你偷吃怎么办?要不,你戴个口罩吧。”
毛毛球戴上口罩,走了一会儿,鱼尾巴居然少了一块儿!
小猫咪:“你为什么偷吃?”
毛毛球很委屈:“我一直戴着口罩啊。小猫咪:可你还能看见,肯定是眼睛偷吃了,你把眼睛蒙上。”
毛毛球蒙上了眼睛。到小猫咪家了,整个鱼尾巴都没了!原来,是一只老鼠一直在偷吃。
故事讲完,一边心疼乐于助人的毛毛球,一边怪编故事的人胡说八道。蒙眼睛有什么用?
想不到若干年后,我家上演了几乎同样的一幕。也是拿好吃的东西,大女儿要帮忙,小女儿要求她戴上口罩眼罩!要知道,小女儿从没听过这个故事!
原来,那个编故事的人,才是儿童文学作家,人家知道小孩子在想什么!想起了一个观点,永远不要拿你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一个人,不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多牛,在其他领域也会有短板,或者对有些领域一无所知!所以,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