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195期 >2022-05-27编印

我是“瓦房”一片瓦
刊发日期:2022-05-27 阅读次数: 作者:崔友  语音阅读:

屏幕截图 2022-01-14 161501.png

我是一片瓦,住在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的瓦房村。山村,有了故事就有了灵气,有了故事,就有了飘逸的感觉和味道。而我,作为见证者,总想把这些故事讲给你听。

自古以来,有瓦者,富足也。比如,形容一个家庭贫穷,就说他“上无片瓦”,可见“片瓦”的重要。我所在的瓦房村,很美。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中间夹着一条骡子沟。有沟就有水,有水就有人,有人就有了“瓦”,有了瓦,人的生活才有了基本保障,我们的故事也带劲。

关于瓦房村名字的来历,我也说不好。一种说法是解放前一家姓仁的,过得好,就选了一块风水宝地,盖起了一条脊的八间大瓦房。那时候,我应该就是他家房上一片得意洋洋的瓦,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沾染上了许多陋习,仁家日子一天天过败了,而他家的瓦房却成了全村的象征。

我的身世,还有另一种说法。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吧,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了我们村,村里人不甘寂寞,就建了一个瓦厂。我就是在那个窑里烧出来的。作为当时全村唯一的一家村办企业,我们红瓦家族很红火,村子很多人家就率先住进了大瓦房,“瓦房村”的名字也就传出去了。

我们村民风淳朴,有着优良的民风民俗。相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流窜华北七省的悍匪刘桂堂(又名刘黑七)横行乡里,抢男霸女,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听说他来了,临近一些村庄的村民,纷纷躲到现在的瓦房村的洞子沟避难。刘桂堂部队一路追赶,将洞子沟包围起来。正要围攻时,忽然发现漫山遍野全是军旗招展,很多军人骑白马,手拿枪,威风凛凛,吓得刘桂堂的部队仓皇窜逃。百姓得救了,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初二,懂得感恩的人们认为这是神灵的庇护,就将这一天定为每年祭敖包的日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所以,每年的这一天,百姓都要停下手头的活,拿上家里最好的食品去祭敖包。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这里还流传许多与传统美德息息相关的故事。

瓦房村有一个叫做“小伙村”的自然村落。解放前,这里有一汪姓人家,为了过好日子,找来一算卦先生,好生待承。算卦先生为了报答汪家,就给汪家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做坟地。你别说,这算卦先生还真了不得,经过他这一摆布,从此,老汪家的日子过得是腾腾起。

算卦先生因为有恩于汪家,老东家就把他养在家里,宾客一样对待,然而老东家过世后,少东家却不待见算卦先生了,多次算计他,为了不让他给其他人家看坟地,还弄瞎了他的双眼。老先生的徒弟闻讯而来,问师傅怎样才能惩治汪家,先生说:“汪家置于风水之上,要破了风水,也不容易,只有耐心等到年午夜,半夜里汪家坟地会开一朵莲花,你只要把莲花连根拔掉,汪家人就败了。”

过年的时候,徒弟依照师傅的吩咐来到汪家坟地,果然看到了盛开的莲花,一狠心,彻底拔掉了。从此,汪家的日子就凉凉的了,只留下在寒风中瑟瑟立着的几间小伙房,历经数载不倒。口口相传,渐渐地这个村就成了“小伙村”。

“善恶终有报”,汪家的故事里包含着朴素道理,也温润着这里的人们。至今,瓦房村的人们敦厚善良,崇尚和睦。原来瓦房村、小伙村是各自独立的一个村,瓦房村因为地处低洼,所以,水浇地多,而小伙村地处坝上,常年干旱少雨,以牧业为主。2011年,两个村合并后,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大家都担心合不来。闹意见,但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从来没有闹过什么纠纷。全村有295户贫困户,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2020年,全部脱了贫,这不能不说是两个村齐心合力的结果。

村里和睦,每个家庭也和睦,很多家庭的文明故事尤其感人。

被评为镇里好儿媳的吴艳丽,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过门后,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吴艳丽不仅努力扫好自己心里的“门前雪”,亮亮堂堂做人,还用善良的心,清扫公公生活的“瓦上霜”。她的行为,如同春风雨露,让家里祥和一片。

后来,看乡亲们在外打工挣钱,吴艳丽就与丈夫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但一听说公公病了,吴艳丽就急忙放下手头的活计,和丈夫一起回来伺候公公。公公患的是癌症,情绪波动很大,后来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但是吴艳丽总是和颜悦色,精心照料公公的起居,窊屎窊尿的,从不嫌弃。去年,吴艳丽的公公过世了,邻居们就对吴艳丽的婆婆说:“你老头能活到今天,多亏摊上一个好儿媳。”

说完文明故事,再夸夸给这个村“添砖加瓦”的王向伟。2016年5月,王向伟被选派为瓦房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他善于做村民思想工作,敢啃硬骨头,他协调众多帮扶单位向贫困户伸出援手;他扶贫扶志,积极为贫困户争取致富项目;他慷慨解囊,联系民营企业为上不起大学的学生捐款。

如今,走上脱贫致富路的瓦房村,钟明贵成了村民的带头人。这位脸色黝黑骨子里透着不服输劲头的村党支部书记,秉承了王向伟一心为民的精神,他带领村班子,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作为村民的当家人,咱啥事都要干到前面。贫困,咱就想办法脱贫,村里有钱,咱就带领大伙过更好的日子。”这番再普通不过的话语,却道出了我们村的“瓦房精神”——那就是: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干好!

在钟明贵的带领下,村干部们处处为村民着想。村里手机信号差,他们就协调联通公司建信号塔;孙营子闭塞,不通公路,他们就协调交通部门投资修路;村里许多水泥路破损严重,他们就协调荣邦矿业投资维修;村里部分村民吃水困难,他们就为他们打井,引自来水……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就埋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像一串串珍珠,在村庄深处闪烁,也正是这些小事,让瓦房的“瓦”字熠熠生辉,不仅“瓦解”了致富路上的众多难题,还让每户人家瓦舍青青柳色新,人面桃花处处春。

在党的好政策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里的人真正过上了好日子。农业、畜牧业、特色产业,都有很大发展,我们“瓦族”也不断壮大,成了每家房梁上最受欢迎的宾客。

“瓦房村”的瓦,象征富足,象征安宁。宋代秦观的《春日》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我们瓦房村有情怀也有力量,流传的一个个传说、故事,让这霁光浮瓦的村庄生机勃勃,韵味十足。正是:一瓦当解千古事,最是人间正道时,不怕故事遮望眼,解悟冷暖更相知。

我骄傲,我是瓦房村的一片瓦,一片会讲故事的瓦。

如果你来,那就是增砖添瓦!

瓦房村简介:瓦房村位于土城子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下辖15个自然组。总面积6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20亩,草牧场面积60340亩,水浇地面积4100亩,林地面积14766亩。辖15个村民组,户籍人口731户1950人,常住人口279户565人。主要种植玉米、谷子、杂粮杂豆、中草药等。2021年人均纯收入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