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白毛风抽打着单薄的蒙古包,老旧的门窗吱吱咯咯地响着,豆儿大的煤油灯光像一根无依无靠的小草,左右摇摆,土炕上的大人、孩子裹紧了棉被,女人则借助昏黄的灯光,缝补被羊圈门子上生锈的洋钉子刮破的旧皮袄……
“咩……”半夜里一只羊羔稚嫩的叫声,引得羊圈里的一只大羊连声“咩咩”,半睡半醒的主人赶紧起身,一老一少的“和鸣”是羊羔诞生的信号。
高原的皑皑白雪冰封了大地,严寒冲进了蒙古包、围困着羊圈,洗脸盆里的水冻起了冰包,羊圈里石头子儿一样的冻羊粪蛋踩在毡疙瘩下直打滑儿。出生的羊羔浑身冒着热气,但耳朵、尾巴尖却挂着冰棍儿,四蹄有些僵硬。主人赶紧把它抱进蒙古包,远远地放在炉火旁……冬日里诞生的羔羊,每每都面临死亡的考验。小家伙很幸运,如果晚去十分钟,它冻得邦硬的尸体就会被丢进雪地里喂野鹰。羊妈妈因为保住了羔子,受到了主人的格外关照,喂草喂料,还幸运地喝上了主人放在炉火上解冻的雪水。
这是葫芦诺日嘎查的“土著居民”——元宝山牧场分场的牧民,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始放牧生活的缩影。
那时,20多名牧民散落在38万亩的沙地草原上,显得荒凉而寂寥。每到冬季,白毛风是这里的常客,牛羊冻得流鼻血,点煤油灯、喝过滤出羊粪蛋儿的雪水、出行步撵或者骑马,咫尺邻居也是大雪天涯,谁愿意在“撒尿拿着把棍儿敲”的天气挨冷受冻?
1995年,葫芦诺日嘎查开始招募外来户,方圆百里的烟火味儿日渐浓郁。
白岩松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被电改变了。”电成为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2013年以前,葫芦诺日嘎查的牧点儿,显然缺少了这个元素。每到牛羊撒场的时候,牧民就要倒退回80年代初那段黑灯瞎火的日子!牧点儿日常照明用的蜡烛,比以前的煤油灯还是强了些。毕竟,早起时鼻孔里不再是漆黑的灯灰。
对于当时的葫芦诺日嘎查人来说,喝上自来水、享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就是共产主义。
打井、办电,可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然而,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
2013年,当西干沟子独贵龙的牧民喝上了第一股地下放心水时,草原沸腾了。3年后,4个独贵龙各有了一眼机电井,人畜饮水从此告别了融雪、刨冰的日子!
水是甘甜液,电是幸福光。从紧邻的浩来呼热苏木,把电线拉到葫芦诺日嘎查牧点儿省钱而便捷。几经周折,牧点儿告别了挑灯燃烛的日子。电灯在草原深处的山洼里亮起来,电话在寻常百姓家响起来。
解锁致富密码,思路和富路是平行前进的。葫芦诺日嘎查人均407亩的集体草牧场,是牧民致富路上永不枯竭的钱袋子。影视拍摄收益、嘎查闲置资金入股文旅公司分红……一个个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也成为不竭财源,为嘎查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钱不是万能的,而打井、通电、修路、建厕、街巷硬化美化,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如果说绿色是草原的锦绣外衣,那么位于嘎查深处的公主湖,就是别在外衣上的精致胸针。有湖泊的草原并不多,公主湖算是这片草原的宠儿,它是抛却尘世繁华,寻找心灵净土的最佳去处。
2015年,葫芦诺日嘎查崭新的柏油路替换了坑坑洼洼的土路,从嘎查延伸到远方,像绿丝绦的裙装上飘动的黑色锦带,牵系着小红山子、元宝山、黄芩塔拉三个嘎查和浩来呼热苏木,和乌菜线公路比肩而邻。路是享受美、分享美的纽带。路通了,人们有机会走出去领略外面精彩的世界,外面的人“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也走进来,看青青草、蓝蓝天。于是,旅游热潮浸润了嘎查的每一寸肌肤。
在葫芦诺日嘎查的四季长卷中,草原是底色,桦叶是衬托,公主湖则是点缀,湖光山色总相宜,彩叶纷飞又一奇。草原如瀑,公主湖是瀑中的彩色光晕,饱满而高贵,耀目而灵动,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碧绿的锦缎中。毕竟,当草原的万顷碧绿产生视觉疲劳时,突然看到高原上那一泓蓝时,心灵的震撼远远超越视觉的冲击。倘是晴日,天高云淡,绿映湖水,树影婆娑,简净幽逸,纤尘不染,宛若幻境,让人有一种亦凡亦仙的感觉。公主湖惊世骇俗的美,成为草原上不可多得的吸睛之笔。矗立在湖岸的蓝齐格格的塑像,似乎把那段凄美的传说印证成可信的历史。而那几棵倾俯于湖面的桦树,无论是哪个季节去欣赏,都是一种别样的美。桦木沟金黄的桦叶永远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长枪短炮复制出的一帧帧美图总能适时应景儿。草原旅游和森林摄影如同姊妹花,彻底把游客征服了。
“走马胡天扣远津,无垠牧草绿初匀……风轻蹄疾穹庐小,回首楼兰已绝尘。”谁都想草原纵马踏浪而来,绝尘而去。于是当地人因势而谋,草原上就诞生了一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家庭收入的旅游项目——“牵乘服务”。牧民与游客或手执马缰闲游草原,或并驾齐驱策马扬鞭……分享与享受,实现了双赢。两处简易跑马场依林、依湖而建,既依托了资源,又保护了资源,一人一马一号的安排,美了游客,富了牧民,护了草原。
网络让人有仰望生活的机会。直到2021年,葫芦诺日期嘎查人才有了这样的机会。有人调侃说,没有网络,人就像丢了魂。没有网,学子们假期宁愿漂泊在外,也不愿回到家乡,疫情期间,他们上网课成了奢望。家长们只得在冰天雪地里开车拉着孩子到山头举着手机找信号,开启了“驾驶室课堂”模式。没有网络的日子,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波澜,连袁宏军70多岁的老父亲都不甘寂寞,提出“严正抗议”:“再没有网络,别说孩子们过年、过节不回来,连我这老头子恐怕都‘网’不住啦!”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安装无线网的186.9万元资金中,嘎查集体经济资金占了四分之一强。这当中牧民没花一个子儿,就实现了网络全覆盖,连遥远的牧点儿也有了信号。一听说家乡安装了网络,孩子们高兴地告诉父母,只要学校放假,他们会在当晚“开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在家乡“着陆”。
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2年,袁宏军满票当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这个本不属于“土著居民”的“外来户”,克服了有形和无形的困难,把“无”变成了“有”。
如今,随意点开克什克腾的风景线,葫芦诺日嘎查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迅速走红网络。我告别嘎查的当天,下午发生的茫茫雪原的日晕,晚上就在旅游摄影网站晒了出来,连同公主湖畔的树挂,分外惹眼。真个是:原上极目尽风景,画里画外自妖娆。
葫芦诺日嘎查基本概况:葫芦诺日嘎查位于乌兰布统苏木西北部,“诺日”汉语译为“泡子”,葫芦形的泡子即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公主湖。公主湖的传说源于清朝康熙帝为政治联姻葛尔丹,远嫁爱女蓝齐格格,听闻此讯,公主蓝齐儿伤心欲绝,难舍故土,途径此地泪落而成湖。
嘎查辖4个独贵龙,户籍人口353户704人,常住人口102户310人,总面积38万亩,草牧场29.5万亩,林地2.6万亩,主要以牧业养殖、旅游服务为主导产业。2021年嘎查集体经济收入51.4万元,累计达到680万元;人均纯收入17000元。
【评委寄语】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喝雪水到喝自来水,从草原路到柏油路,从骑马到驾车,从单一牧业收入到牧业、旅游业多种收入形式并存……作者以朴实又不失诗意的语言,诠释了葫芦诺日嘎查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文章紧扣征文主题,结构布局合理紧凑,故事性与画面感兼具,以不足两千五百字的篇幅,用无数个例,有力地表达了“乡村振兴”这个宏大主题。(王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