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邢成)新开地乡坚持人才“赋能”乡村振兴,建立“发展需求”与“人才资源”相统一的人才“五培”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锻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专业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培强领头雁,提高乡村善治能力。采用“理论讲堂+实地观摩”培训模式,围绕政治理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定制“菜单式”课堂,多措并举推动村书记成为“治村领头雁”。依托乡党委党校,开展党组织书记专题业务培训2次、培训讲座2次;组织8名村(社区)书记赴林东、阿旗等地观摩考察,学习借鉴党建业务、肉牛养殖等先进经验模式。举办村党组织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紧扣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工作主线,通过PPT展示、知识竞答等方式亮成绩、讲做法、谈成效,让各村书记在同台竞技中寻找差距,在互相交流中总结经验。
培带先锋队,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建立“二带一”培带机制。选择1名班子成员、1名村书记作为“培带导师”,与1名乡招村用人员结成培带对子,通过工作实践指导、定期谈心谈话等传授方式方法、工作经验,“培带导师”每季度与培带人员开展“自评+点评+总结”式谈心谈话1次。推行“下组锻炼”制度。在网格化排查管理、乡村振兴入户走访、全员核酸检测等一线工作岗位中,有针对性地给乡招村用人员交任务、压重担,持续提升驻村锻炼实效。全年共参与防止返贫监测排查4次,全员核酸检测36次。
培树排头兵,提升治理服务水平。发挥巾帼服务“她力量”。本着“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发挥女性细心、耐心、熟悉村情民意等优势”的原则,择优选择43名女同志打造全旗首支巾帼网格志愿服务队,邀请政法委、旗妇联、公安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2次。打造巾帼驿站8处,统一工作标识和服装,发放聘书43份。组织巾帼网格员开展女性恳谈会,宣传安全用电用火、疫情防控、反家庭暴力等工作,覆盖76个村民组。组织开展卫生清扫、政策宣传等服务活动4次,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培养带头人,强化人才引领作用。实施乡土人才锻造计划。将“带头型”“致富型”乡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深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注重发挥乡党委党校、文明实践站等教育平台作用,对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培训。以师带徒带动村民致富。全乡培育致富带头人18名,与普通农户结成帮带对子18对,提供种养殖技术、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帮带效果显著。村里的致富能手、种养殖大户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农户院落,着力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技术型农民。
培育后备军,奠定乡村发展基础。提高选用起点。按照党性强、素质高、作风优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从大学毕业生、返乡能人等范围筛选初步人选,严格执行民主评选程序,共选拔能力突出、学历较高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16名。扣紧干部“成长链”。坚持培用结合,对后备干部开展专题培训2次,要求人均全年参与村级重点工作不得少于5次,安排后备干部担任村级助理,确保培育一支关键时刻用得上、顶得住的后备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