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婷婷)土城子镇十里铺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发展思路,齐声念好“强、富、美”三字经,因地制宜谋划乡村振兴之策,因势利导强化产业之基,呈现出“党旗飘,民心顺,订单蔬菜连片种,集体经济有收入,小康路上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强支部。党支部是我们农村促振兴、奔小康的“桥头堡”。党支部有议事、谋事、干事的能力,有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力争多学理论,多学政策,多研究村情,多了解民意,认真解决党支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思路理清了,发展办法找到了。按照“就近、就熟”原则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选配网格员30名,统筹推进党建、乡村振兴、综治、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采取“一联一”“一联多”的形式对全村438户村民进行分组联户,进行清单化管理,形成联户名册12份,按照联户名册下村入户,实现“家家联党员,户户见党员”,形成“民情台账”12份,“问题清单”65份,找准民意“需求点”,坚持家家到、户户清,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十里铺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定制度、察民情、解民忧,提高了“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赢得了党心、民心,连续几年被评为一类村,各项工作步入全镇前列,赢得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富村民。首先是让村民“脑袋富”。针对不少村民观念落后、安于现状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摆脱思想贫穷、精神贫困、政策贫乏问题,通过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种养殖技术等培训班10余次,激发群众思谋挣钱、主动致富的动力和能力。在脱贫攻坚上更是这样,村里个别贫困户因懒致贫,我们变扶贫为先扶志,通过思想激励,增强脱贫动力,寻找致富门路,增加家庭收入,成功实现脱贫。其次是让村民“口袋富”。过去的十里铺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支部一班人为群众办事没有底气。为解决这一当务之急,十里铺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 村企发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本土的地缘优势与内蒙古金沐伦葡萄酒有限公司技术优势相结合,通过招商引资进园区的方式创建了标准化厂房,建立育苗冷棚10个,成功打造以酿酒葡萄的种植、葡萄酒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链条的葡萄种植加工基地,实现年产葡萄酒300余吨。积极流转土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资金1200万元,打造十里铺村产业园区,发展1000亩陆地蔬菜种植,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直接带动就业约21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
美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先看村风民风。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美,对建设十里铺村至关重要。我们通过“村民说事”工作法,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事物管理和矛盾纠纷化解中来。我们组织成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开展了“庆七一”等活动,评选出了“最美家庭”“赤峰好人”“好婆婆好儿媳”“道德模范”,创办了“道德大讲堂”“草原书屋”,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群众的意识形态,使十里铺村呈现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局面。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强化村庄治理,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落实村民“门前三包”责任,加强公益岗位管理,确保村容村貌保持整洁,积极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形成了邻里守望、团结互助的良好乡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