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42期 >2023-05-12编印

克什克腾旗 “三变”改革谋新路 乡村振兴沐春风
刊发日期:2023-05-12 阅读次数:482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宝云飞 通讯员 赵令昕)盘活闲置资源奏响“前奏曲”、抓活优势产业奏响“进行曲”、激活组织力量奏响“协奏曲”……2023年我旗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奏响了乡村振兴交响曲。

增加牧民收入新手段。四月的克什克腾旗草原虽春寒料峭,但是达来诺日镇罕达罕嘎查“三变”改革股东首次分红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前几年,我们还是采用传统养殖方式,每头牛最多能赚3500元,今天我们五户就分到了6.2万元呢。”罕达罕嘎查西台子组的牧民们拿着分红的钱兴奋地说。

罕达罕嘎查西台子组整合全组基础母牛400头、草牧场14000亩,牧民以每头牛每年租赁资金3600元的标准入股至嘎查置业合作社,与牧民传统分散养殖方式相比,牧民每头牛每年分红可增收400元。“三变”改革,让牧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分红收益。 

激活牧区资源新方式。光靠畜牧养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效产业才能更好的走出致富路。罕达罕嘎查看准了发展观光牧业的路子,可是一直苦于没有成规模的土地和资金。在“三变”改革开始,罕达罕的农牧民以现金、土地等方式入股,依托风景优美、地理位置辨识度高、游客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打造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生物博物馆——罕达罕观景台——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景区及博物馆——西台子生态家庭牧场为主线的草原深度旅游线路,扶持富余劳动力经营“牧家乐”,配套出台生态家庭牧场建设标准,改善基础设施,承接最美达达线往来游客,预计平均每户每天接待10人次,每次接待增收400元(住宿200元,餐饮200元),年旅游增收可达到2.4万元。同时,每户养殖10只小笨鸡,用于旅游餐饮,按60元/只纯收入估算,每户每年增收600元;制作销售蒙古包子,通过供应自家“牧家乐”需求、与当地宾馆餐饮企业对接销售,按照每斤包子纯收入20元的标准,每天销售10斤,按照旅游旺季60天,可增收1.2万元。通过“三变”改革,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罕达罕嘎查充分挖掘嘎查集体拥有的资源、资产、资金,摸清底数,逐一研究,探索多方式开发利用,通过整合、盘活、出租、入股等方式提升“造血”功能,特别是增加经营性收益比例,镇政府利用草业开发项目入股收益金,统筹产业发展情况,预计每个嘎查集体经济中经营性收入均达到80%以上。围绕“三变”改革和社会化服务,在嘎查成立多个基层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抱团取暖”,集中力量办大事,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创新经营方式,搞活集体经济。同时借助每选集团网红直播优势,将本地草原天然绿色牛羊肉和奶食品推向高端市场,进一步提高本地畜产品品牌知名度,推动全镇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和畜产品市场化发展,预计平均每个嘎查经济合作化水平提高10%以上。

截至目前,我旗罕达罕嘎查、东升村、关东车村、永胜村4个试点村先后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推荐股东代表和理事等一系列程序,在克什克腾大地演绎着一个个“三变”改革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旗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继续支持旗县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项目拉动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生产增效和生态增值,为全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