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2总第242期 >2023-05-12编印

红山子乡 以党建引领做“画笔” 为乡村振兴提色增彩
刊发日期:2023-05-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讯(通讯员 齐语涵)“走在红山子乡道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清澈见底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林……”大浩来图村村民王欣欣说道。

为持续抓实抓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红山子乡提早部署、迅速行动,做到机制再健全、责任再夯实、整治再全面、宣传再强化,全力推动乡村“颜值”更上一层楼。

打好“组织牌”,强化示范引领。红山子乡坚持以“党建”为抓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村容村貌品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去,由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全乡6个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形成了“乡党委推动、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带动、公益岗行动、群众主动”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这段时间天气好,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咱们周末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卫生整治,主要把公路沿线的沟渠清理干净,把路边杂草清扫了”福盛号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员会议上说道。2023年,红山子乡全面开展乡村联动人居环境整治10余次,有力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广泛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打好“机制牌”,加强责任落实。针对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际情况,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议,加强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完善乡、村、组三级责任体系,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工作措施,严把时间节点,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标准再推进。实行网格化管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划定党员责任包抓片区、落实公益岗位履职工作区、签订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区,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乡政府严格按照责任清单,实行每月考核、通报和评比,进一步压实了村组、包村干部的责任。目前,全乡已形成每日常态化整治、每月全面督导检查的工作格局,让责任落实成为红山子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内驱力。

打好“群众牌”,加大宣传力度。红山子乡有效结合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三会一课”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群、宣传条幅等进行宣传,通过宣传引导和党员示范带头的形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动群众力量,广泛知晓、广泛参与,增强群众环境保护和文明意识。通过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晒红黑榜等活动,选评“最美家庭”示范户,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等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尚,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提升群众的成就感和满意度,让群众成为人居环境整治最亮的品牌。

打好“细节牌”,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聚焦突出问题、难点问题,针对村道旁、草丛间、沟渠里等地,从“细”着眼,抓死角、治盲区,精细化的工作确保环境整治全覆盖无盲区。永合村路旁有一个“垃圾坑”,为清除这一死角,村里组织党员干部扛铲子、拿火钳,不怕脏、不怕累为群众清理了这一处“顽疾”。常态化中抓细节、精细化中提质效,开展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对街道两侧、广场周边等公共服务场所,河道水面漂浮垃圾杂物、枯枝枯叶、群众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坚决做到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盲区。聚焦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再提升,使乡村环境净起来、美起来。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乡群众形成了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街道清扫、垃圾清理的工作当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问题不反弹,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提色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