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是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体现,好家风成就好家庭,好家庭成就好社会。经棚镇昌兴村大沟门组村民张友茹用爱心温暖亲人,用行动诠释孝道,她孝老爱亲的美好品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大家可学可敬的榜样。
突逢变故,她坚强面对。2013年,还在上大学的张友茹家中突遇变故,母亲意外患病,让这个家庭一时陷入困境,也被村里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得到政府的项目扶持后,购买了6头基础母牛,经过全家的精心饲养,4年间从最初的6头牛变成了如今的20多头。于是,张友茹家主动退出了贫困户,并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
张友茹母亲:“盖了这个棚后,这几年养着牛日子也好过了,繁生着十八九二十来个牛,她就给我商量,说是把这个贫困(户)咱们退出吧,日子也好,意思就是把这个贫困(名额)让给有需要的,咱们比他们强点儿了,然后这个就退出了。”
正当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父亲张金成突发严重脑梗死,因血栓在脑干和小脑部位且面积较大,虽然保住了生命,却丧失了行动能力。就在那一刻,张友茹长大了,她放弃了好的工作机会,开始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张友茹:“我爸病那会儿感觉辞工作应该是挺正常的事儿,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以前这个家就靠我爸撑着呢。我爸这会儿需要我的时候,那工作啥的都无所谓了。反正我就是主要就是伺候我爸,外边开始的时候还能帮我妈弄一些草啥的,这地里活的就是全靠我妈。我妈身体也不好,然后晚上我爸翻翻身啥的,如果靠我妈的话,那就把老婆儿身体健康也拖垮了,就挺平常那个事,应该做。”
悉心照顾,她无怨无悔。自父亲生病后她24小时守护在父亲身边,如今父亲卧床三年多了,她每天都坚持为父亲做康复,不足百斤的小身躯每天都要用尽全身力气抱起父亲数次,没有半句怨言。为了防止父亲碰伤,她把家里炕上铺满了软垫,而她在照顾父亲时,身上不知道擦伤过多少处,时常扭伤腰。父亲看到花一样年纪的女儿,经常心疼的放声大哭。
经棚镇昌兴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董丽华:“我们村大沟门组女孩张友茹,这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一个小姑娘,从小就性格特别开朗、乐于助人。大学毕业父亲就生了这个病,她就辞去了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照顾着他的父亲。看着那么一个弱小的女孩把父亲伺候的那么合适,我们觉得她太辛苦了,就想(给她)介绍个对象,帮她分担一下,但是她就为了这个家为她的父亲就一直把这个事给拒绝了。”
张友茹的母亲自老伴生病后便扛起家里所有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压得她没有喘息的机会,可是她没有向生活低头,依然坚持着。张友茹的姐姐虽然已经出嫁,但也经常回到家里,帮助母亲干农活,帮助妹妹照顾父亲。张友茹的姐姐张有月觉得,做儿女的一定要在父母还健在的有限时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父母照顾好,孝不需要有伟大的作为,它需要的是坚持和无悔。
张有月:“我的父母就特别照顾老人,就是我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我爸妈都特别孝顺的,所以我从小就受我爸和我妈影响,我也就特别孝顺,我的孩子就是看到我孝顺老人,她也一样也挺孝顺。”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友茹深知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以她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在同龄人看来,张友茹的负担很重。但她却说,他们都是我的至亲至爱,负担也是甜蜜的。张友茹用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执着撑起了家庭的一片蓝天,在她的身上,孝道的力量和亲情的温暖,闪烁出新时代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