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开始了。
该轻松轻松了,但心里好像还是有什么东西压着似的,轻松不下来。想想,大概是工作时间久了,习惯了高压状态,即使放假了,紧张的情绪还得向前行驶一段。人也真是奇怪,跟干活有瘾似的,放假了居然高兴不起来。这要是退休了,会不会失落?好多离岗退休的人,适应不过来,有这样的原因吧。
有时间了,想想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好长时间没有参与公司的文化活动,觉得心里有愧。给自己找的借口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还真是有心结在里面,那么多活儿,完不成,像山一样,推拥不动,增加的只有烦躁,制造的只有紧张,心思再无法言它顾它。放假了,今天有一点时间,写点东西吧。
一大早醒来的时候,读了一个学茶艺的朋友写的关于茶的一段文字,很受触动。文字简洁朴实,情感淳厚,如文字里所说的老青茶一样,给人以温暖,让我想起自己关于茶的一些事儿。
谈到茶,自己了解的不多,听过茶艺课,也看过茶艺表演,对于茶是门外汉,觉得茶的知识比较高深,不敢碰触。我喜欢喝铁观音,一个大大的透明玻璃杯,撒几粒茶,将烧了热热的开水冲到杯子里,将茶叶慢慢泡开。看着那几粒茶慢慢舒展,绿绿的叶子在水里沉浮。水的颜色变绿且清澈无比,看上去心里就能生出喜爱之意。一口下去,无论大小,爽快无比,生津止渴。有一次,我笑着问会茶艺表演的慧梅,你用茶艺表演的小杯子让我喝茶,我这等粗人,只能牛饮,不赶趟啊。她说,喝茶是习惯,小杯子用久了,也止渴,慢慢就好了。于是我更不敢言茶了。不过,还是习惯用大大的玻璃杯沏茶,大口喝茶,不管洗茶了什么的,也不理会那小小的茶具。
其实,我的理解,茶给了你快乐,那它就是好东西。
至于茶文化,茶艺术,在于普及,在于放下架子,走到普通百姓中间去,要褪去高贵的外衣。
除了铁观音,最让我留恋的还是这位朋友提到的黑茶,也就是砖茶。她这样写道:小时候,家里来了重要客人,大人们才会砍一块砖茶放进暖壶里,沏出来的茶汤红红的,有一股暖暖的清香。而我只有在熬奶茶的时候才会把砖茶从橱柜里请出来,哐哐哐几斧劈下几块来扔进水里煮……面对压制的超级坚硬的砖茶,我从来都是操起小斧子对付,简单易行,迅速结束战斗。
不说这位朋友的豪爽粗犷,操斧之功何等厉害,只说她的文字写得就是小时候农村老家的真实情景。
于是我的脑海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土屋火炕,暖暖的白炽灯光,泥筑的火炉,年代久远的茶壶,滚沸的开水,一大块砖茶扔下去,不一会儿,砖茶浓郁的味儿就飘满了屋。几个人团坐炉子周围,搪瓷大碗盛茶。一碗接着一碗,谈笑风生,多么温馨的场面。以至于,再到茶馆喝茶,我也经常要清茶喝。
那茶、那年代、那亲人、那朋友、那老家,历历在目……
小时候的味道是真正的味道,小时候吃不够的、喝不够的、玩不够的,都在记忆的最深处等着你。
茶的确是好东西,伴着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
老百姓需要茶,离不开茶,也创造了精深的茶文化。
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爱茶懂茶的人,在克旗,将茶文化艺术传播和普及,让大家更多的走进茶,揭开茶文化的神秘面纱。也需要所有喜爱茶和茶文化的人,以更好的方式,创造更好的适合百姓的茶艺表演作品,让茶文化、茶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到这里该结束了,心竟慢慢舒畅起来了,这几天一定要忘却工作上的烦恼和压力,好好放松一下。
写了这么多,口渴了,沏一杯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