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以知青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还真不多见,尤其是在远离喧阗的塞北乡村。
初夏的日子里,我回故乡林西县城探亲。之前,欣闻家乡有座知青博物馆,作为曾是插队知青的我一直萦怀在心。这次回来,让我实现了探访知青博物馆的愿望。
下午的太阳光温和而柔曼,斜照着青翠的山岭和散落的村庄,山前、林边、田埂绿树掩映,农舍簇新,点缀着山野的秀丽风景。驱车驶进知青园宽敞优雅的院落,主人已等候在房舍前,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室内。博物馆的于忠,年轻时从警,戎装一生,几年前从岗位上退下来,整个身心又扑在了知青园里。因嗓疾说话有些嘶哑的他,平时不善言表,但提起知青馆,他能不间断地说出一串儿故事,以及富有乡土味的知青文化生态。
走进门楣橘红挺秀的知青博物馆,让我心生感触,环视馆内的规模和容量,颇不亚于县一级的博物馆,要知道,这可是在山乡僻壤。再仔细观看,那墙壁上装裱的照片,展台上陈放的文物,无言中有不尽的故事,寄存着知青的乡愁和期冀。驻留期间,会让人心安,让人沉醉,让人浮想联翩。但起初对能否以知青文物为主题建一座博物馆,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当年同样是上山下乡知青的于忠,骨子里有一种岁月割舍不掉的知青情结。
四十年前,全国知青开始陆续返城。林西县大营子乡五一大队的辽宁知青姜宝泰最后一个离开青年点,临走时,他把曾用过的知青物品做了归理封存。多年后,姜宝泰等九十余名知青重返第二故乡五一村捐资助学。这期间,他们在原有的知青点房舍内创办了“知青文物陈列室”,也很有模样,但人走茶凉,陈列室经年铁锁把门,无人问津。有一天,于忠突然间想到:如果我把知青陈列室接管过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规范,建一个知青博物馆,岂不更好吗?于是,素有干练作风的他和姜宝泰等知青商榷,很快就达成契合。
2018年初春,于忠在原有老房基上拆旧翻新,多方筹资建起300余平米的展室,随后又建起150平米的知青模拟房。同年县政府把知青园列入红色旅游项目并正式立项。有了不同寻常的主题,有了场地、房舍和丰赡的知青文物,加上水绿青翠的园林环境,一座有模有样的知青博物馆应运而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博物馆落成后,当于忠把积攒的知青文物一一摆到展台上,悬挂在墙壁上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惊喜不已。数年下来收集了近500件,除了部分知青的工作生活照,还有他们的日常用品:床被、衣帽、厨具、农具、缝纫机、水壶、木桶、图书、信件……琳琅可观,一应俱全,归纳细划为历史沧桑、红色春秋、无悔青春、感恩回报、岁月回眸、知青文化六个展区,并模拟展示了六、七十年代农村风貌和知青点的伙房、宿舍等。浏览后既有趣,又能启迪人生,颇受裨益。
此时,我默默伫立在馆内的地板上,被墙上裱褙放大的照片吸引住:柴春泽、王冬梅、王银刚、胡朋书、姜宝泰、毛德宝、张洁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插队到昭乌达盟的知青典型,还有杜恒昌等69名兵团知青为了扑救山火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用豪迈的语言,铿锵的行动践行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虽经年历久,已过去半个世纪,依然能感触到他们当年青春中透出的胸襟与豪情。
博物馆始建初,已是花甲之年的于忠不惜付出汗水和艰辛,奔波方圆数千公里,觅寻知青的文物和故事,曾两次赴翁牛特旗玉田皋拍摄柴春泽开发水稻的照片,三次去辽宁大连、抚顺搜集知青文物。当地百姓知道于忠喜欢知青文物,喜欢听知青故事,也多方留心为他提供线索。一次他在走访中得知一把知青大水壶流落民间,于是驱车入村几经打听,在一家村民的生猪屠宰间赎回了水壶。数年坚持行程数千公里,痴情不改花费数十万元,但他无怨无悔,他说,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要继续抢救保护好知青文物,把知青的历史和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塞外有座知青博物馆!消息传开,上海知青王银刚闻讯后,夫妇俩专程为展馆送来了当年插队时戴的皮帽子,结婚穿的羊皮袄。在外自驾游的江苏知青孙先生听说了,千里迢迢奔驰而来。参观后由衷地感慨:天下知青是一家,无远弗届、超越时空的魅力。辽宁阜新的胡明书,当年他们十一位知青徒步下乡到林西县五十家子公社朝阳沟大队,欣闻有了知青博物馆,便精心制作一面锦旗,组团回到第二故乡。他们走进知青园远眺近观,在馆内徘徊慨叹,看见眼前这个世界依旧记得他们的微笑和身影,格外欣慰,联名在留言簿上写道:“感谢有你,愿第二故乡越来越美好!”
2019年盛夏,全国知青联盟一行400余人走进林西县,专程参观了知青博物馆。凝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思绪驰张,仿佛有一种魔法,一下子回到了当年。这些岁月的积淀,让来访者个个心潮澎湃,富于激情。
留连知青博物馆,你还会注意到,迎面炽红的门脸上用正楷镌刻着:“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奋进的时代精神”。短短的37个字,言简意赅。这是用信念铸就的知青精神,用血汗铸成的丰碑,淋漓尽致展现出知青的时代风貌。令人为之感慨,为之欣慰。
曾几何时,知青文学风靡大江南北,作品连篇累牍在报刊上闪现,但又有哪一家文学,像一座博物馆那样承载知青浓郁的乡愁?无论你走出多远,身居何方,总还经常可以回去看看!这就是林西县大营子乡五一村的知青博物馆,一个让知青魂牵梦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