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叫做缪贤的人,并不为今天的许多人所知道。他是赵国的“宦者令”,为少府属官,掌管宫中宦者,也就是宦官内侍的头目。相当于后来的大内总管,负责国君的饮食起居,銮舆侍卫,总管太监和宫女。这个人名气不大,却受到了司马迁的表彰,在史书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他向赵王推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蔺相如,大家熟悉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历史故事,主人公就是蔺相如。开始的时候,蔺相如只是缪贤的一个门客,也就是家臣。后来缪贤把他推荐给了赵王,他才有机会建功立业。
在赵惠文王时,得到了一块楚国的和氏璧,这块玉石非常有名。秦昭王听说了,就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书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和氏璧。赵王一听就慌了,赶紧请来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对策:把玉璧给人家吧,秦国的城池肯定得不到,白白地受了欺骗!要是不给呢?秦国的军队恐怕就要打过来了!一筹莫展之际,想找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答复这件事的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这时候,宦者令缪贤说话了:“臣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当此重任,出使秦国!”缪贤从大局出发,在国家用人之际,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合适的人选,虽然蔺相如只是自己的一个门客,并不是朝廷上的大臣。这种唯才是举,不分门第贵贱的选人用人观念,是十分可贵的。赵王一听,赶紧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去?”于是缪贤陈述了推荐的理由。
缪贤为什么这么器重蔺相如呢?原来他曾经犯了错误,这错误应该是很严重,以至于他都要准备逃亡国外了!因为他感觉燕国国王对他不错,所以打算去投奔燕王。这时候蔺相如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去那里呢?他说过去我随赵王一起到边境上去会见燕王,燕王私下里对我表示了好感,愿意和我结交,所以想去他那里。蔺相如却说:“主公,去不得,你要是去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被燕王捆绑起来送还赵国,到那时候你可就无路可走了。”缪贤说:“不会吧,他对我很不错呢!”蔺相如说:“你想一想,他为什么对你那么好?因为赵强燕弱,燕王看你是赵王的宠臣,要借着你和赵王搞好关系,所以要结好于你。现在你逃走了,就成了国家的叛臣。燕王惧怕赵王,绝不会因为庇护你而得罪赵王,一定会献出你来讨好赵王,你怎么能自投死路呢?”缪贤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忙问这可怎么办呢?蔺相如也给他出了对策,那就是“肉袒伏斧貭”,老老实实地向赵王承认错误,求得宽恕!缪贤按着蔺相如的话去做,真的如他所说,得到了宽恕。蔺相如料事如神,有先见之明。
国家安危之时,选择使臣之际,不能有丝毫差错。朝廷上实在没有可以出使秦国的人,于是赵王召见了蔺相如。这一召见,赵王发现果然如缪贤所说,蔺相如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必能不辱使命,当即派他出使秦国。后来蔺相如屡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地位超过了老将廉颇。
时也,势也!时移则势易!当自己手握重权,能影响君王施政策略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就是有价值的,就会成为巴结讨好的对象。然而一旦失去了这个地位,不但没有用处,作为叛逃者,反而会给别人带来灾难的时候,那你还会成为别人的座上宾吗?那时候,弱小的燕王注定不敢得罪赵王,私自庇护前来避难的缪贤,使赵王迁怒于燕王。燕王注定会牺牲前来逃难的缪贤,把他捆绑起来交给赵王来讨好。缪贤不知道,燕王和他的私交,是服务于同赵国的外交这个大局的,说白了他就是被燕王利用的一个棋子而已,这一点蔺相如是了然于心的。凡是厉害的人物,其实都是对人心人性有着最为透彻的洞察和理解。所以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洞察人性这方面,蔺相如比缪贤不知要强多少倍!所以缪贤深深折服了。是蔺相如在最为关键时刻,帮他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尽到了一个门客的责任和义务,也为自己日后的脱颖而出准备了条件。
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怎么还能用老观点来看待新问题呢?
缪贤是一个知人识人的慧眼英雄,是一颗耀眼的巨星。后来蔺相如星光灿烂,淹没了缪贤的光辉,才更显出了缪贤甘做人梯的可贵。
缪贤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要忠诚、干净、担当、保持理想信念不动摇;犯了错误不可怕,只要诚心悔过,主动坦白,勇于自首,也可以获得宽恕;认清形势,此一时彼一时,事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可依仗权势,擅作威福;平台很重要。别人尊重你巴结你,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因为你手中的权力;要从大局出发,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唯德是用。允许部下超越自己,不要看到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暗淡。
历史上的宦官名声大都不好,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家奴和近侍,受到皇帝宠幸,有很多机会进献谗言。他们结党营私,作威作福,把持朝政,干了很多坏事,留下许多骂名。
陈琳是袁绍手下第一位笔杆子。袁绍讨伐曹操,让陈琳写了一篇檄文,这就是有名的《讨曹操檄》。曹操其时方患头风,看到了这个檄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头风顿愈!
他历数曹操罪过,不仅要骂曹操,而且骂到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就因为其祖父曹腾是宦官。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guàn)、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gài)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zhuì)阉遗丑,本无懿德;僄(piào)狡锋协,好乱乐祸。”
以上是其中一个片段, 大意是: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曹腾是个宦官,做中常侍,和别的官官一起干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坏事。他父亲曹嵩更坏,本来是乞丐养活的,后来被曹腾收养为义子,靠着曹腾的地位,输货权门,窃盗鼎司,颠覆皇权。曹操本人是宦官遗留下来的后代,本来没有什么美德,狡猾奸邪,喜欢作乱生事,兴灾乐祸。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也抓到了陈琳,曹操问他说,你骂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辱及我祖我父?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怜惜他的才华,最终赦免了他!
汉桓帝、灵帝时期,十常侍乱政,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所以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里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并杀了蛊惑后主的宦官黄皓,安定了后方,然后才继续出兵北伐中原。
好的宦官并不多,我们要记住一个名字:宦者令缪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