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木蓼(蓼科 木蓼属)
别名:东北针枝蓼
形态特征:灌木。上部多分枝,有匍匐枝;老枝灰褐色,外皮条状剥裂;嫩枝褐色,有光泽。叶互生,革质,倒披针形、披针状矩圆形或条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渐狭,全缘,无毛,有明显网状脉。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苞片矩圆状卵形,淡褐色或白色,膜质;花生于1苞腋内,淡红色;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花被片5,2轮。雄蕊8。子房长卵形,具3棱;柱头3裂,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暗褐色,略有光泽。花果期7—9月。
生境:生于典型草原区东部的沙地和碎石质坡地。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沙生中旱生灌木。东蒙古分布种。
经济价值:本种可做固沙植物。为良等饲用植物,夏、秋季山羊、绵羊乐食其嫩枝叶,骆驼四季皆可饲用。
2.两栖蓼(蓼科 蓼属)
别名:醋柳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为水陆两生植物。生于水中者:茎横走,无毛,节部生不定根。生于陆地者:茎直立或斜升,分枝或不分枝,被长硬毛,绿色稀为淡红色。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两面及叶缘均被硬伏毛,上面中心常有 1 暗色斑迹,侧脉与主脉成锐角,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鞘被长硬毛。花序通常顶生,为紧密的穗状花序;总花梗较长,有时在总花梗基部侧生 1 枚较小的花穗;苞片三角形,内含花;花梗极短。雄蕊通常 5,与花被片互生而包于其内,花药粉红色。子房倒卵形,略扁平;花柱 2,基部合生,露于花被外。其内,花药粉红色。子房倒卵形,略扁平;花柱 2,基部合生,露于花被外。
生境:生于河溪岸边、湖滨、低湿地、农田。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水生—中生草本。泛北极分布种。
3.酸模叶蓼(蓼科 蓼属)
别名:马蓼、旱苗蓼、大马蓼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叶片披针形、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全缘,叶缘被刺毛;叶柄短,有短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淡褐色,无毛,具多数脉,先端截形,无缘毛或具稀疏缘毛。圆锥花序由数枚花穗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雄蕊通常 6;花柱 2。瘦果宽卵形,扁平,微具棱,黑褐色,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 6—8 月,果期 7—10 月。
生境:多散生于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及荒漠草原带的低湿草甸、河谷草甸和山地草甸。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轻度耐盐湿中生草本。世界分布种。
经济价值:果实可作“水红花子”入药。全草入蒙药(蒙药名:乌兰·初麻孜),能利尿、消肿、祛“协日乌素”、止痛、止吐,主治“协日乌素”病、关节痛、疥、脓疱疮。
4.水蓼(蓼科 蓼属)
别名:辣蓼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常生根。花穗细长,顶生或腋生,常弯垂;花疏生,下部间断;苞漏斗状。花被深裂,淡绿色或粉红色,密被褐色腺点;花被片倒卵形或矩圆形,大小不等。雄蕊通常 6,稀8,包于花被内。瘦果卵形,通常一面平一面凸,稀三棱形,暗褐色,有小点,稍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果期 8—9 月。
生境:多散生或群生于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的低湿地、水边或路旁。
水分生态类型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生—湿生草本。世界分布种。
经济价值:全草或根、叶入药(药材名:辣蓼),能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主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也入蒙药(蒙药名:楚马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