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张今卓
除夕夜,天一黑,不是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是请年。所谓请年,就是把家堂供在一个专门的屋子里,同族的人会把好酒好菜都带来供祖先享用。
“请年了,请年了”,等主持人一声叫喊,一群人就出村了,来到村口,对着坟地的方向跪下,然后燃着纸,点着香,同样主持人会念叨:“老祖宗快回来过年,有马的骑马,有轿的坐轿”,然后大家开始磕头,怕老祖宗们回来的路上看不见,小孩子要提着玻璃做的小灯笼,小孩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的时候,一不小心燃着火的小灯笼也一起横在地上,但是小灯笼的火却没有灭。然后人们奇怪,小灯笼倒下了都不灭,大家开始说:“对了,那能灭吗?老祖宗可都是高人。”请回家堂里来,同样要磕头。这样就把远去的祖先的灵魂请回来,让祖先的灵魂与大家一起过年,请回来后,全家族的人就听最年长的长者讲家族的历史。
“咱们的老祖宗最早是挑着担出的口里,一筐装着药箧子,一筐装着全家行李,带着老伴就出口里了,最早落户在河那沿,最后日子好了,开始移到这里,然后一枝三不绝,生下三个儿子……”
实际上,说挑担过来好听一些,好多人家是要着饭过来的。
听老人讲家史,能听到祖宗创业的艰难,也能听到谁没儿子,兄弟们就会过继一个过来顶枝,还能听到谁谁谁嫁过来这媳妇长得好人品也好又孝顺,可生第一个娃难产,孩子活了,人死了,你们可千万记着跟人家这白火烧的老王家是有亲戚,啥事要让着人家,咱们的人根在那里。
一位姓莫的老人也会参加,是因为他们莫家的人根来自于张家。这莫家只有一户,我想,参加这样的仪式,也有利于优化他的生存环境。
初一的时候,人们早早地起了,吃过饺子,第一件大事是去给家堂拜年,媳妇们不仅要去拜年,还在磕长头,希望得到祖宗的保佑。
初二的晚上是送年,同样要提着灯笼,出发前,大家要跪在家堂前,把酒洒在地上,撒一小块馒头之类的放在地上,嘴里念叨着:“老祖宗吃点喝点,照顾不周的地方多担待,过完年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下地的下地”。一群人磕过头,小灯笼走在前头,就向那村口走去,说跪,哗一地人就跪下了,膝盖上碰到是冰就冰了,碰到牛粪就牛粪了,这次说了:“这小灯笼得放好呀”,然后看着烧着纸钱,人们又念叨:“看这火这个旺,老祖宗今年过年过高兴了”。火刚刚灭掉,就像听到发令枪一样,就见全体人都开始疯狂地向家堂的院子里跑去,那男孩手里的小灯笼又开始摇晃了,大人赶紧接过去,男孩开始野马撒缰般地跑,跑什么呢?是回来争食家堂前的品,抓到酒的喝口酒,抓到什么吃什么,据说谁吃到这祖宗的福底,谁就更有福气。我抓到过半个饺子,吃到嘴里虽说有些凉了,但感到非常香,好像真的是与祖宗们分享这一个饺子。
现在的人,一过五十岁,才知道生命的边际,而我们祖先早就知道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交接,因而才有了这活人与逝者一同过年的年俗。
克什克腾是个移民文化发达的地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民俗,由于这里远离中原,深居长城之外,反而保存得更加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