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橘(鹿蹄草科 越橘属)
别名:红豆、牙疙瘩
形态特征:常绿矮小灌木。地下茎匍匐;地上小枝细,灰褐色,被短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睫毛,中上部有微波状锯齿或近全缘,稍反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散生腺点。花 2~8 朵组成短总状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小苞片 2,脱落;花萼短钟状,先端 4 裂;花冠钟状,白色或淡粉红色,4 裂;雄蕊 8。浆果球形,红色。花期 6—7 月,果熟期 8 月。
生境:生于寒温性针叶林带的落叶松或白桦林下,也见于亚高山带。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矮小灌木。泛北极(北极—高山)分布种。
经济价值:果可食用及制作果酱。叶入药,做尿道消毒剂,又可代茶饮用。
2.粉报春(报春花科 报春花属)
别名:黄报春、红花粉叶报春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花葶较纤细;伞形花序 1 轮,有花 3 至 10 余朵;苞片多数,狭披针形,先端尖,基部膨大呈浅囊状。花萼绿色,钟形,里面常有粉状物;裂片矩圆形或狭三角形。花冠淡紫红色,喉部黄色,高脚碟状;裂片楔状倒心形,先端深 2 裂。雄蕊 5。花期 5—6 月,果期 7—8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和草原带的低湿地草甸、沼泽化草甸、亚高山草甸、沟谷灌丛中,也进入稀疏落叶松林下,在许多草甸群落中可达中等多度,或次优势种,开花时形成季相。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古北极分布种。
经济价值:全草入蒙药,能消肿愈创、解毒,主治疖痛、创伤、热性黄水病。
3.箭报春(报春花科 报春花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无或略被粉状物。叶矩圆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先端渐尖,稀钝,基部下延成宽翅状柄,边缘具不整齐浅齿。花葶顶端、苞片外面及萼裂片边缘常具短腺毛;花葶粗壮,管状中空,顶端骤细,具细棱;花序通常有花 20 朵以上,密集成球状伞形;苞片多数,卵状披针形。花萼,钟状或杯状,5 裂至近中部;裂片矩圆形,暗绿色。花冠蔷薇色或带红紫色,高脚碟状;裂片倒卵形,先端深 2 裂。蒴果近球形,顶端 5 瓣裂。花期 5—6 月,果期 6—7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的低湿地草甸及富含腐殖质的沙质草甸,在草甸群落中可形成春季开花季相。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满洲分布种。
4.天山报春(报春花科 报春花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叶质薄,叶片圆形、圆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或微有浅齿,两面无毛;具明显叶柄,叶柄细弱,无毛。花葶纤细,无毛,花后伸长;伞形花序 1 轮,具 2~6 花;苞片少数,边缘交叠,边缘密生短腺毛,外面有时有黑色小腺点,基部有耳状附属物,紧贴花葶。花萼筒状钟形。花冠淡紫红色,高脚碟状;花冠筒细长;喉部具小舌状凸起;花冠裂片倒心形,顶端深 2 裂。蒴果圆柱形,稍长于花萼。花期 5—7 月。
生境:生于森林带和草原带的山地草甸、河谷草甸、碱化草甸。
水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中生草本。泛北极分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