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4总第325期 >2025-01-03编印

驼峰上的碧水云天(上)
刊发日期:2025-01-03 阅读次数: 作者:李富  语音阅读:

在广袤华夏大地的北疆,有一片如梦幻诗篇般展开的土地 —— 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这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碧草连天与湛蓝苍穹在天际相拥,悠悠白云仿若触手可及,仿若一幅徐徐铺展的巨型画卷,绘尽了草原的壮美与柔情。而每当骆驼文化节的号角在这片土地上吹响,一场人与自然共谱的华丽乐章便轰然奏响,将草原的魅力、民族的风情与岁月的传承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那底蕴深厚的驼文化更是熠熠生辉,贯穿始终。

晨曦初露,第一缕微光轻柔地拨开草原的晨雾,洒在错落有致的蒙古包上,为它们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远处,成群的骆驼宛如移动的沙丘,身姿巍峨,在金色的光辉中踱步而来。它们迈着沉稳的步伐,每一步都似踏在大地的心跳之上,背上双峰高耸,如同承载着这片天地的岁月沧桑与希望。这些“沙漠之舟”,此刻在草原上安了家,成了克什克腾旗独特的风景线,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繁荣。仔细瞧去,骆驼们的眼神温顺而坚毅,长长的睫毛在晨光中闪烁,仿佛藏着对这片草原数不尽的故事。它们的皮毛,或深棕,或浅黄,在微风中轻轻抖动,犹如大地赋予的天然铠甲,历经风雨磨砺,愈发显得厚重。

牧民们与骆驼之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厚情感纽带。自幼,孩子们便在骆驼身旁嬉戏玩耍,骆驼就像他们最亲近的守护者。当孩子蹒跚学步时,骆驼会低下头,用柔软的鼻子轻轻触碰,给予鼓励;夏日炎炎,骆驼会用庞大的身躯为牧民遮挡骄阳;寒冬腊月,它们又以自身的体温,为人们驱散寒意。在漫长的迁徙岁月里,骆驼更是牧民们最忠诚的伙伴,驮着沉重的行囊,一步一个脚印,穿越茫茫草原,寻找新的生机。这种生死相依的情谊,历经几代人传承,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之中。

随着人群的聚集,祭火仪式在一片庄严肃穆中开启。熊熊烈火在空旷的场地中央跳跃而起,那火焰仿若通天彻地的神灵使者,炽热而神圣。身着传统服饰的蒙古族老者,手持盛满奶酒的银碗,迈着庄重的步伐走向火堆。奶酒在晨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随着老者的手轻轻扬起,洒向火焰,瞬间被火苗吞噬,化作缕缕青烟,袅袅升腾,仿若带着人间的祈愿直抵苍穹。周围的人们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向火神诉说着感恩与期许。在蒙古族的信仰里,火是生命的起始,是家园的守护者,它驱散黑暗,带来温暖,庇佑着草原儿女岁岁安康、牛羊肥壮。而骆驼们,此刻也静静地伫立在不远处,仿若它们也能感知这份庄重,它们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更添几分神秘与肃穆。这祭火仪式,不仅仅是对古老传统的坚守,更是人与自然间一场无声却深沉的对话,人们敬畏着火的力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在火焰的映照下,心灵得到净化,灵魂与这片草原愈发紧密相连。

紧邻祭火仪式场地的,是非遗文化习俗展览区,仿若一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宝库,静静散发着历史的光辉。在这里,驼文化的印记随处可见。精美的驼骨雕刻令人惊叹不已,工匠们以骆驼的骨骼为原料,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其雕琢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有的刻成灵动的飞鸟,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有的雕成奔腾的骏马,与骆驼遥相呼应,展现着草原的蓬勃活力。每一件雕刻作品,都倾注了工匠们对骆驼深深的敬意与热爱,它们是驼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还有用骆驼毛编织而成的毛毯、挂毯,触手柔软,保暖性能极佳。牧民们利用闲暇时光,将骆驼脱落的毛收集起来,经过多道工序,捻成毛线,再一针一线编织出饱含心血的织物。这些织物上,常常织有骆驼的图案,或是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坚毅身影,或是骆驼与牧民相依相伴的温馨场景,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人与骆驼之间的故事,让人在触摸间,便能感受到那份来自草原深处的温暖与深情。漫步其中,仿若穿越时空,触摸到了蒙古族千百年的历史脉络,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件展品都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见证,是草原赋予人们灵感与创造力的明证。

冬日的寒风,未曾削减草原的热情,反而为那达慕大会增添了几分豪迈与激昂。搏克赛场内,壮汉们身着传统摔跤服,腰间系着宽厚的腰带,威风凛凛地步入场地。他们目光如炬,凝视对手,仿若草原上对峙的苍狼,每一寸肌肉都紧绷着力量。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两人瞬间扭抱在一起,展开激烈角逐。他们或使绊子,或用巧劲,脚步挪移间扬起尘土,观众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仿若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这不仅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勇气与智慧的博弈,胜者仰天长啸,尽显英雄本色,败者亦不气馁,拱手致敬,展现出草原儿女豁达的胸怀。而在赛场边,骆驼们也像是热情的观众,偶尔发出低沉的吼声,仿佛在为选手们加油鼓劲,它们的存在,让这场竞技多了几分别样的生机与趣味。在这方赛场上,人与自然赋予的力量得以尽情释放,人类以最原始、最热血的方式,向天地宣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